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I)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4.交卷时,可根据需要在加注“”标志的夹缝处进行裁剪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勒索(l) 跬步(guǐ) 窥伺(s) 拈轻怕重(niān)B.累赘(li) 昏聩(ku) 羁縻(m) 蔓草难除(mn)C.昵称(n) 消弭(nǐ) 倾圮(pǐ) 同作同憩(q)D.塞责(s) 酩酊(dǐng) 起讫(q) 倾箱倒箧(jiā)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水轮流转,花无百日红,岂止是东方禅学中讲究大道轮回的深理?西方人也有一个摹天大楼定律:摹天大楼建成之时,就是危机开始之日B.历史的更叠貌似陷入“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政治周期循环律,其实,起关键作用的终究不是天意和命运,而是一代一代的历史参与者和见证者本身C.韩寒在微博上晒出了一张神似“煤碳工”的照片,照片上他胡子拉碴,面部黝黑,非常狼狈:“我觉得自己可以在高速公路口举一块‘带路’的牌子。
D.虽说来到双溪村已有数日,但与这位老翁素未谋面,未及应答,老翁倏忽已飘到跟前,拱手作言:“先生别来无恙,请到家中一叙,聊表殷殷谢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红袍香气浓郁,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用开水冲泡后,香如兰花;观其汤色,橙黄明亮;含入口中,滋味醇厚B.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甚至是以“道”化众,使人人受熏沐C.虽然冬奥会举办国天气寒冷,那些初来乍到没有比赛项目的外国人也都冻得噤若寒蝉,但冬奥会还是在如火如荼地进行D.艾总这个人,精通业务,性格好,人缘好,与人为善;管理更是讲究一团和气,以情治理单位,深受广大职工的爱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两项大奖是常设的经中央批准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B.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论证了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C.从先秦到清代,无数诗篇中留下了“马”矫健的身姿;而在文学之外,马的形象也跃然“纸下”,化成马形器物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D.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在我国观众中产生共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与韩国有着相似的文化土壤以及共同面临的家庭责任分工困境5.下面这幅题为《要!》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恰切的一项是《要!》【注】此为丰子恺的漫画,漫画中的文字为“欲上青天揽明月”A.每当明月高挂,母亲会抱着孩子,来到窗前,享受着这夜晚的清爽B.小孩子的心灵是无限广阔的、无限美丽的,他们拥有最广阔的大地C.面对小孩子的好奇,母亲抱着孩子,放飞孩子自由翱翔的心灵世界D.表现了孩子渴望把月亮拿在手中把玩的心情,透着孩子的童真童趣6.针对学生溺水事件时有发生,某学校学生会拟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的主题活动,为宣传安全知识,学生会将对某安全专家进行采访,请你设计三个采访问题要求:①紧扣采访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4分)7.童年,总是令人向往的许多人都是在失去童年的生活之后,依靠回忆来留住美好的童年记忆请你回忆你的童年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活动,再呼朋唤友组织一次活动,为这次活动设计活动主题和宣传语5分)活动项目: ▲ (1分)活动主题: ▲ (2分)活动宣传语: ▲ (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10分)华兹华斯的诗学观刘立辉华兹华斯认为诗人拥有超越于常人的感觉,人能够在没有强烈刺激的情况下兴奋起来,知道这种能力的存在,他就比别人更优秀,体会到“心灵的美丽和尊严”,这种能力是人自身的认知能力,也是认识到人自身价值或尊严的必要能力虽然这种能力非常重要,但华兹华斯看到,在自己生活的时代,这种能力受到了限制人们“渴望非常的事件”,文学和戏剧为了迎合新时期的需要,“抛弃”了像莎士比亚和弥尔顿这些伟大作家的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许多疯狂的小说,许多病态而又愚蠢的德国悲剧,以及许多用韵文写的夸张而无价值的故事”,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把人们分辨的能力弄得迟钝起来,使人的头脑不能运用自如,蜕化到野蛮人的麻木状态”这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华兹华斯对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的总结人对周围的事物变得麻木,失去了敏感性,倒退到需要强烈刺激才能活动的状态,这也就失去了感受客观世界的能力,不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去体会心灵的美丽和尊严强烈地依赖外界的刺激,人的认知能力退化,感情和思维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因而人失去了某种能力,也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就不可能实现自我发展 华兹华斯认识到个体能力的丧失,但他还是相信,“人的心灵具有着一些天生的不可毁灭的品质,一切影响人的心灵的伟大和永久的事物都具有着一些天生的不能消灭的力量”。
这些天生的“品质”和“影响心灵的伟大和永久的事物”是人内心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天生的品质得到激发之后,人就可以脱离麻木状态,体会心灵的美丽和尊严这种能力的恢复和发展,是个人的发展,也就是自我的发展对个体发展的重视,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人类社会由个人组成,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强调个体的自我发展,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在个体的素质得到提高之后,社会的整体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从个体与社会的这种关系看,提高个体素质是从整体上提高社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从古至今,诗人都强调诗歌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罗马诗人贺拉斯认为诗歌的功能是寓教于乐,英国文论第一人锡德尼就认为诗歌是为了教育而娱乐华兹华斯很强调诗歌的娱乐功能,认为诗歌首先是带来快乐,诗人进行创作,除了给人带来快乐的目的之外,不应受到任何限制这种快乐体现出对人自身尊严的敬意他认为,普通人能够阅读诗歌,感受到其中强烈的情感,也就拥有了与诗人一样的想象力,使头脑摆脱麻木状态,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实现了诗歌的教育功能摘编自《个人主义与华兹华斯的诗学观》)8.下列对华兹华斯的思想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能够在没有强烈刺激的情况下兴奋起来,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或尊严。
B.为迎合新时期人们对非常事件的渴望而创作的一些作品使人们的头脑钝化C.那些影响人的心灵的伟大和永久的事物是人内心中的重要因素,因而不会被消灭D.娱乐功能是诗歌的重要功能,诗人创作诗歌,应该以为人们带来快乐为目的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需要强烈刺激才能兴奋的人,对周围的事物会感到麻木,也无法正确认知自身B.长期强烈地依赖外界刺激的人具有的认知能力、感情和思维使他无法实现自我发展C.人天生的品质不会随个体能力的丧失而丧失,当条件成熟时,这些品质可以被激发D.个体的自我发展能提高个人素质,而个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社会整体质量的提高10.文中的两处“这种能力”是否指同一种能力?为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父亲的石头宫殿宋词回望我坐落在黄河口平原上的故乡,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那两间石头小屋 那个当年温馨的小院子而今已荒凉;那排当年高大的土坯房而今已破败;那高高的房台,如今已被更高的路基覆盖;那蜿蜒曲折的黄泥小路,现在已是柏油罩面,小车飞驰 当然,院子东南角上,那两间石头垒就的小屋、这大平原上的奇怪建筑,也早已没了影踪如今,那里是一片菜园子,枝叶茂盛,花木葱茏。
父亲对此毫无伤感,他曾慨然道:“本来就是牛棚嘛!” 当然,老牛也早已不在父亲视之如命的老牛,与时光一起走入了记忆深处 而那些石头,后来也送给村里的邻居们盖房用了那是整整一卡车石头,当时花了父亲多年的积蓄说起来惭愧,这本来还是预备给我娶媳妇的在农村,家有男孩必要早做准备,置办下新房才有姑娘肯嫁而在我们这大平原上,石头做基础的瓦房要比土坯房的档次高许多所以,石头,就成了重要的资产储备可是,新房一时半会儿盖不了,石头一直堆着也碍观瞻后来又有算命先生说,石头太重,会压下孩子的前程那时我正在读高中,这让母亲分外担心父亲一辈子坚持马列不信鬼神,但在这个问题上也不禁动摇了他说:“要不就垒个牛棚得了,也让牛享受享受 父亲心里,除了我就是牛 父亲属牛,与共和国同龄,也像牛一样执拗刚烈不通融而我属羊,我出生的时候,祖国这艘大船正在转舵我的童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有了拖拉机,也有了白面馒头而父亲那时候,牛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父亲把牛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农忙早晨喂麦糠,夏天晚上打蚊烟让牛住个石头宫殿,在父亲心里不算啥 说干就干,当时父亲不到四十岁,正是黄河口汉子最精壮的时候他抱起一块又一块椅子大小的石头,把它们垒成石头墙,垒成石头房子。
路过的乡亲们看到刚刚卸任的生产队长的惊人之举,都不禁停住了脚步 父亲从十三岁务农,十六岁就干生产队长那时候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父亲就和他的队员们一铁锨一抬筐地改天换地,深入黄河三角洲的腹地,在蒿草没人的百里荒原修水利、开荒田领导看中了他的实在肯干,问他“吃公家饭咋样?”父亲闷着头吭哧半天,说:“我还是想回村里你不是说在哪里都是干革命嘛!”领导被问住了,只好随他 生产队改村委会了,父亲又回头继续当农民他牵着心爱的黄牛,一垄一垄地流下辛勤的汗水,换来孩子们的衣食孩子们的嬉笑打闹,他从不过问树大自直”,他说收罢了秋,他也会把我扛到脖子上去看马戏我一直记得那年的马戏,狗熊、魔术、杂技、奔驰的骏马,那是多么美妙的世界呀!忘记了是整整一上午还是一下午,我始终在攒动的人头上空看着 父亲的石头宫殿落成的时候,很多人都跑来参观逢到赶集,邻村人也都停下车子,指指点点后来,它几乎成为了一个标志人们说起来的时候,都说“在石头屋哪里哪里”毕竟,这里是大平原嘛,方圆千里无山无石 老牛住得倒很坦然干活归来,它便急切地奔进石屋歇乏我放牛回来,缰绳随意搭在牛背上,它也能穿过村街,经过院子,直接走进石屋里去牛在这里生儿育女,步入晚年。
我接父亲离开的时候,牛已经很老了牙口也像父亲一样已经不行了父亲把它送给了邻村的老光棍那天是我陪他去的,父亲又给牛顺一遍身上的毛,嘴里嘟哝着:“你妈身体不好,这辈子也多亏了牛不知道是说给我听还是给牛听我们走出院子的时候,我看见牛眼里滚出了花生仁大小的泪珠父亲走在前面,用手擦着眼睛 父亲没有收老光棍的钱我们选择给他,是觉得他无亲无伴,也许会给老牛一个善终 石屋拆除的时候,我正在忙着装修城里的楼房,好把父亲接出来石屋拆了,院子卖了,他最后的脐带断了,父亲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进城老人,开始变得多话,絮叨,惶恐,木讷,魂不守舍,现在越来越像一段呆木头 在不合时宜的年代,父亲却曾发出过耀眼的光亮,像暗夜里的一道闪电,虽然在转瞬之间就消逝了就如同那菜地上曾经耸立过的石头宫殿,仍然留存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当然,也仅仅是在记忆里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二段的表达效果3分)12.文中说“父亲心里,除了我就是牛”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3.“我还是想回村里你不是说在哪里都是干革命嘛!”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4.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请简要分析5分)15.请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石头宫殿”在文中的作用。
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2分)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顺之今之所谓廉者,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或权位渐以极,泄然志盈而气盛,则可慕者既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绝望,萎然志销而气沮,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①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②,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又尝讲于欧阳南野先生,盖知从事于“无求饱,无求安”之学者。
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然则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③,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 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有删改)【注】①饕餮(tāo ti):比喻贪婪的人②岂弟:和乐平易③交谪:互相埋怨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 矫强:勉强B.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 冒:触犯C.其奉身率如此 率:楷模D.官益峻而望益隆 峻:高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段针对“今之廉者”所慕所惧的心理作了深刻的议论,为下文称赞郭侯为古之廉者作铺垫B.作者认为郭侯非当今所谓的廉者,是根据自己与郭侯的相处,听闻其议论,考察他的志向而得出的。
C.郭侯的夫人乐于吃粗粮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两样,这从侧面表现了郭侯清廉自律之严D.本文应郭侯幕僚及下属的征求而写;因为世人对郭侯所知不多,所以作者觉得有必要说一说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夫 侯 之 廉 人 既 尽 知 之 而 奚 俟 乎 余 之 言 耶 虽 然 余 知 侯 之 廉 非 出 于 慕 与 惧 而 方 其 为 守 则 犹 在 有 可 慕 有 可 惧 之 地 也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3分)(2)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3分)(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1~22题8分)浣溪沙赵令畤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21.词上阕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22.词下阕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公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三)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 ▲ ?”(《论语》)(2)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3)移船相近邀相见, ▲ 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4)乱石穿空, ▲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苔痕上阶绿, ▲ 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xx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参 考 答 案1.B(A跬kuǐ;C弭mǐ;D箧qi)2.D(A摩天大楼;B更迭;C煤炭工)3.A(“醇厚”口味纯正浓厚B“甚至”表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应用“或者”C望文生义噤若寒蝉”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形容不敢作声D感情色彩不当。
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4.C(A 语序不当应将“常设的”放置“经中央批准”的后面,再将“经中央批准”后面的“的”删去B“夏志清……成为……经典之作”主宾不搭配应在“成为”前加上“使之” D“……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或“因为”)5.D(其他三项均游离了漫画寓意)6.示例:①在您了解的溺水事件中,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②从这些悲剧中,您认为学生溺水身亡的症结是什么?③为了防止学生溺水,您对我们有哪些好的建议?7.示例:活动项目:跳皮筋活动主题:大家一起跳皮筋活动宣传语:跳哟跳皮筋,跳出合作的旋律,跳出童年的欢乐8.C(强加因果根据文意,影响人的心灵的伟大而永恒的事物不会被消灭,是因为它们具有天生的不能被消灭的力量)9.D(“个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社会整体质量的提高”与文意不符根据文意,应是“个体素质的提高能促进社会整体质量的提高”)10.是指同一种能力前一处“这种能力”指的是在没有强烈刺激的情况下兴奋起来的能力后一处“这种能力”指的是人脱离麻木状态后不需要强烈刺激就能活动的能力它们实际上是同一种能力表明观点1分,分析3分分析部分言之成理即可)11.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故乡当年和现在相比的多处变化,突出了故乡变化之大。
12.①父亲心里有我,爱我他花多年积蓄拉来整整一卡车石头预备为我盖新房;当听算命先生说石头会压孩子的前程时,就放弃用石头为我盖新房;秋收后,他把我扛在脖子上看马戏②父亲心里装着牛,爱牛他一年四季把牛伺候得舒舒服服;他舍得用石头给牛垒棚;他把牛送人时依依不舍,流下眼泪13.表达了父亲对乡村这片天地的热爱,他相信自己在乡村也能有所作为14.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父亲先是正面描写父亲,以“精壮”写父亲的外貌特点,以“抱”“垒”等动词表现父亲建牛棚的过程,塑造了父亲健壮、勤劳的形象再从侧面表现父亲,通过描写路过的乡亲们看到父亲建牛棚时的反应,说明父亲拿石头建牛棚的行为令人震惊,突出了父亲对牛的情感之深15.①在结构和内容上:石头宫殿是文章的线索,串起与之相关的人、物和生活场景,使文章结构显得紧凑、严谨②在人物塑造上:文章主要围绕石头宫殿叙述父亲的过去,刻画了父亲质朴的形象③在主题上:写石头宫殿的建造目的和建造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之情;写石头宫殿的消失,表达了作者对往昔乡村生活的回忆以及对人不可缺少精神寄托这一问题的思考若答出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6.C(率:大概,大抵)17.A(A都用作并列连词,译为“并且”或不译。
B介词,对于/介词,表比较,可以译为“比”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副词,才/副词,竟然)18.D(“因为世人对郭侯所知不多,所以作者觉得有必要说一说”这一表述文中并未述及,是无中生有)19.夫侯之廉/人既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原文标点:夫侯之廉,人既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20.(1)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得分点:方、为廉、固)(2)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的气节奇伟得分点:捐、乃、奇)(3)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没有比我早的,因而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得分点:然则、知、如、乌)参考译文: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先前羡慕进位而后来畏惧于罪罚,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形势之下不得不勉强做出廉洁的举措他们当中有的权位逐渐达到顶峰,志得意满,盛气洋洋,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已经得到了,而不再有忧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已经绝望了,心灰意冷,颓唐沮丧,并且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
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饕餮之徒的行为世人见了他们这样(做),就说:“这些人,如今竟然像这样!”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 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罪罚,那么(即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罪罚,那么锥尖刀刃大的微薄利益也必定有所谋划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的气节奇伟;却不知谋划锥尖刀刃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之所在于是就称赞他廉洁哎!这哪里算是了解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必定从不见所想要的东西开始不见想要的东西,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因此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虽然他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却没有可以用武之处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和乐平易,给予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特别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慢慢地和郭侯相处后,听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
郭侯本性淡泊,害怕厌恶繁华,又曾经在欧阳南野先生处受教,大概知道追随“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一类的求学之人郭侯)曾经说:“我就喜欢蔬菜,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踏实,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那么即使想不清廉,却没有用武之地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粗食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避免家人互相埋怨,因此更加知道郭侯的行为难能可贵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而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征求我的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而为什么要等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就还处在有可以贪慕可以忧惧的地方自古而今,官位越高而声望越隆,把可以贪慕的收获而把可以忧惧的东西去除,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而后人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没有比我早的,因而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21.上阕通过描写春水、繁花、啼莺、东风等意象,表现了春光之美好,营造出美好的意境;交代抒情主人公春心萌动的诱因;以乐景衬托主人公的哀愁;写景由远及近,自然引出下阕对室内主人公的描写。
22.下阕通过做春梦、望飞燕、独斗棋三个生活细节,表现了主人公为相思之情所困的形象主人公相思之情难以排遣,白天做起了春梦,可惜春梦太短,很快醒来;向窗外望去,烟柳低垂处燕子双飞,又加深了内心的思念;百无聊赖,只好借斗棋来排遣相思之愁23.(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3)添酒回灯重开宴 犹抱琵琶半遮面 (4)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5)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24.参照xx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提示]审读这则材料,应当抓住“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从中可以引发的感悟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才不会因盲目攀比而使自己陷入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境中这段话还可给人以启迪:长跑、散步、百米冲刺,是不同的人生选择,对于人的动作、体能等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参考立意:①贵在自知之明;②活出真我风采;③找准道路(明确方向),从容前行;④拒绝盲目攀比,走好脚下之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