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8、黄生借书说1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MB
约11页
文档ID:149459395
18、黄生借书说1_第1页
1/11

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劝君惜取少年时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荣成三十五中 连兰芬【学生课前预习准备】1.学生预习字词句翻译,圈点勾画,标准困惑,绘制预习积累卡2.查阅作者介绍和相关背景3.查阅古今名人读书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多次朗读,能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通过质疑解惑 熟练掌握字句的翻译2.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对比手法起到的强调作用3. 通过联系实际,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懂得珍惜少年时光 努力读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合作学习,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评价设计】1、通过个读、齐读、范读等评价手段检验目标一的达成度2、通过小组展示和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在表达个人感悟的同时检验目标二的达成度3、通过合作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检验目标三的达成度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情景激励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活动法、质疑法等教学过程】一、 课前演讲 导入新课学生展示:课前演讲袁枚的小诗《苔》 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导入语:一首很美的小诗《苔》让袁枚的名字在我们眼前亮了起来,也让我们对他的经典作品《黄生借书说》格外关注了起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袁枚的《黄生借书说》设计意图:课前展讲是我校语文教学的一道“风景”由课前演讲导入,趣味性强,既能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为切入文本、理解文本做铺垫二、预习指引 明确目标预习学案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绘制本课的预习积累卡,课上展示几份学生作品,其中宋星宇同学绘制的积累卡最为全面,请该生介绍她的作品师总结:星宇同学主要从课前朗读、字句的积累、写作手法,作者的期盼预习,思路非常清晰,也抓住了本课的重要知识点,老师想强调一点是一篇文言文朗读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的积累和老师的补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学习目标1、 通过多次朗读训练,能流畅并有感情的朗读文章;通过质疑解惑能准确翻译文章2、通过合作探究,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以及对比的作用3、通过联系实际,真正领会作者的观点以及对学子的劝勉设计意图:根据预习提示让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和解读的能力,提升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课上通过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讲解,进一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三、 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借书”的文章我来读1.一读——读的流畅无句逗朗读:学生练习朗读这段文字(学生活动)要求:体系学生注意停顿,读的准确老师询问学生:断句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教师) 学生再次练习,再次挑生朗读学生活动)2.二读——读出感情学生读后,听名家范读,师引导朗读技巧师问:名家范读比我们自己朗读的好在哪里?引导生回答:读的有节奏美,有感情朗读指导二: 读出节奏感,读出真感情 分析第一段作者朗读的感情: 三种有书不读的人(惋惜 遗憾 ) 自己借书来读 (珍爱 担忧) 自己拥有书籍 (不理不睬)学生带着感情再读文章!学法指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一个途径,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读的准,停顿的准,读的有感情设计意图:学生朗读,听名家范读,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感知文章内容,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意图第二部分:“借书”的故事我来说过渡语:同学们刚才的朗读很有激情,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期待下面的表现更精彩。

1. 说说字句的意思 1)小组合作,质疑,解决预习中的不懂的翻译 2)班级交流,质疑解惑3)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活动) 说说加点单字的意思1.汗牛塞屋 2.非独书为然3.庋藏焉 4.若业为吾所有5.家贫难致 6.少时之岁月为可惜7.生固幸而遇予乎? 8.为一说9.夫人之物 10.若夫淫雨霏霏 翻译下列句子(1) 非夫人之物而强借焉2)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3) 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4)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5) 故有所览辄省记6)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2. 说说文章的思路:开篇第一句,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袁枚告诉黄生什么呢?作者如何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的?参照句式:首先.......然后......最后的格式组织语言设计意图:给议论文概括思路是中考的考点之一,这篇文章思路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设计就是训练学生对议论文思路的一个整体概括最后袁枚的三字箴言 袁枚对黄生的期望可以概括出三个字学生从课本中找出这三个字,并说明理由(要求学生写在纸上)(学生活动)借 专 幸 3.说说作者的手法。

说说作者的手法 找出文章中对比手法运用(学生活动)生独立思考两分钟,然后回答师概括归纳以下几处对比:(教师活动)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作者的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文中找对比手法,引导学生明确通过对比就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对比的作用就是为了起到强调论点的作用第三部分:“借书”的启发我来谈1. 谈观点过渡语:作者的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一出,一度引起许多人的质疑,书真的是非借不能读吗?请同学们针对这两个句子进行辩论:小组为单位准备,准备3分钟 (学生活动) 班级展示,小组代表发言,谈自己观点师总结:首先介绍一下古代背景和当代背景古代背景:(教师活动)当代背景:(教师活动)出示图片:书店,图书馆,书吧,城市书屋观点深化:(教师活动) 作者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是不是反对买书来读?对家中藏书甚多,博览群书的人有嘲讽的意思吗?明确: “借书”只是一种方式, “苦读”才是真正目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作者“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究竟要表达的意图,并非浅层的只有“借”才能读书,然学生不要太片面化理解。

过渡语:古今中外,无论是借书苦读还是买书来读,出现了很多令人称道的名人事例,同学们请列举一下学生活动)生讲出他们所搜集的读书人的事例出示微视频微视频说明:古今读书人的读书事例视频里的人物分为两类:1借书来读的事例:袁枚,左宗棠,钱钟书,习近平主席2广泛博览的名人: 董卿 陈更总结:可见,读书的关键不是借与不借的问题,作者的意图是通过“借”来赞扬一种读书精神,而并非是对不借书人的一种否定设计意图:此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计较深层次上理解本文的观点,不要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的上作者讽刺哪些只会藏书、读书的守书奴,决不是反对买书来读,更没有嘲讽博览群书,广为搜集,潜心研究的学者、名流的意思2. 谈期盼(教师活动)师过渡语:作者在文章结尾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啊,少年时光多么值得珍惜,这让我想到在座的你们,生活在农村,不少父母都是农民,还有很多事“农民工子女”,相比富裕家庭和城市的孩子,命运给了你们一个相对低的起点,这让我想到北大才女刘媛媛的一篇演讲《寒门贵子》出示微视频《寒门贵子》附文字材料: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老师想把最后的对联送给大家,与同学们共勉:(学生活动)祝福语:希望农村的学子们:发奋读书,成就辉煌的人生!作业设计:(分层设计)1.就《黄生借书说》一文,写一篇600字的心得体会。

2推荐阅读:《随园流韵—袁枚传》借不借读板书设计:。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