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甘肃是一个幅员广阔、地理环境多样的省份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商周之际,周秦部族先后在今甘肃东部崛起并向东发展,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汉武帝至昭帝间陆续设武威、张掖、敦煌、天水、安定、武都、金城诸郡至元,全国创设省制,甘肃正式设省至清朝乾隆年间,甘肃辖区除今省境外,尚辖西宁府、宁夏府及新疆东境一部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分置宁夏、青海省,其行政区域大体与今相同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故有“羲轩桑梓”之称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汉代的开边政策和张骞通西域成功开通了丝绸之路隋唐时期,甘肃成为我国联系西域各国和欧洲的重要通道,武威、张掖、敦煌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的国际性贸易城市,整个河陇地区农桑繁盛、士民殷富,资治通鉴有“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记载海路开通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特别是由于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变化,甘肃渐渐成为荒僻之地一百多年前,左宗棠向清政府奏称“甘肃地处边陲,土旷人稀,瘠苦甲于天下。